足迹
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68章 这么搞你就不怕手枪炸膛吗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三是训练改革。

1679年设立梅斯炮兵学校,

学员需通过“黑暗装填”测试,蒙眼完成药弹组合,

还要通过“潮湿环境射击”考核,模拟雨天稳定性。

总之,法国通过“渐进式改进”而非激进改革,最终在1720年德·瓦利埃尔炮兵体系中实现药弹一体化,成为拿破仑时代炮兵优势的基础。

如果李国助清楚这些,他就会明白一个道理,

历史上很多看似简单的明之所以出现的比较晚,可能是因为在简单的表象之下,潜伏着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。

这类明就像是海里的冰山,你看到的是简单,可当真正开始尝试的时候,就会逐渐现隐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山体。

推测了火炮弹药一体化没在17世纪普及的可能原因,李国助也不打算再纠结这个问题了,而是低下头,快向后翻看起登莱镇与雅兰弹药厂的合同,似乎是在寻找什么。

当翻到最后一页时,他停下来看了片刻,皱了皱眉,突然抬眼问道:

“你们谁知道合同上所列弹药的成本?”

“每步枪弹的成本是198文。”

高贯随口答道,

“每3磅团炮弹药的成本是607文,每24磅要塞炮弹药的成本是纹银4两4钱7分。”

“607文……”李国助有点疑惑地念出了3磅团炮弹药的成本价。

“就是607个铜板……”

见李国助还是有点疑惑,韩溪亭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,试探性地说道,

“1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,1000文钱通常也叫一贯钱。”

“噢噢噢!我想起来了!”

李国助恍然大悟,随即就是小脸一红,忙转问高贯道,

“战舰合同里有成本核算单,还跟欧洲造船业的成本做了对比。”

“枪炮合同里也直接写明了利润。”

“怎么这弹药合同里既没有写利润,也没有写成本呢?”

他这固然是问出了心里的疑惑,却也是在通过转移话题掩饰自己的尴尬。

这就是富二代的烦恼啊,平时花钱最小单位都是银两,何曾摸过铜板啊。

以至于活了两辈子,居然连这种常识都忘了,真是贻笑大方。

“造船的成本核算单是后来加进去的,给登莱镇和东江镇的合同里可没有。”

陈勋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。

“枪炮的利润也是咱们私自加上去的,给登莱镇和东江镇的合同里也没有。”

高贯嘴角一扬,表情也是颇有深意。

“谁没事会把成本和利润写在合同里啊。”

李俊臣老神在在地摇着折扇道,

“尤其是给客户的那份合同。”

卧槽……糗大了……怎么接连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呢……

忘了“文”是什么也就算了,毕竟平时花钱不是银子就是银票,几乎从没摸过铜板……

可作为一个生意人,我怎么能忘记不可将成本和利润视人的原则呢……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dd.org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